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

期刊简介

  《新疆医科大学学报》(汉文版)原名《新疆医学院学报》,为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。1978年创刊,季刊,2003年改为双月刊,2005年改为月刊。国内外公开发行,刊号:ISSN 1009-5551,CN 65-1204/R。2012年本刊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(中国科技核心期刊),已被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、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》、《美国化学文摘》、美国《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》、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》、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》、《万方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》等权威数据库和《中国期刊网》全文收录。2012年11月《新疆医科大学学报》获得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。

  本刊接受全国各医药高等院校及医院教学、医疗、科研人员在医疗、科研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。主要栏目设有:专题研究、临床医学研究、基础医学研究、药学研究、公共卫生学与预防医学、中医中药、护理园地、综述和医学教育。凡国家、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或获奖成果论文,经审稿通过后将优先发表。欢迎投稿和订阅!


​瘀血不除百病生!6种食物给你的血管大扫除

时间:2025-08-21 09:40:03

在中医理论中,有句经典论述:“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”。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瘀血阻滞对健康的深远影响——当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滞时,不仅会引发局部疼痛、面色暗沉等问题,更会阻碍新鲜气血的生成与输布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,微循环障碍与200多种疾病存在关联。对于存在瘀血症状的人群,通过饮食调理改善血液循环,是安全有效的养生之道。

山楂:血管的清道夫

这颗红艳的小果实堪称活血化瘀的"平民明星"。山楂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扩张血管,其降脂效果相当于给血液做"大扫除"。研究发现,每天食用15克山楂干,连续30天可使血液黏稠度下降12%。建议将新鲜山楂与苹果同煮成茶,或取干品5克泡水代茶,尤其适合餐后饮用。需注意胃酸过多者应控制用量。

红糖:温通血脉的天然糖蜜

不同于精制白糖,古法红糖保留了大量矿物质和酚类物质。其温补特性如同给血液循环系统"点燃小火炉",特别适合经期女性缓解血瘀型痛经。台湾大学研究显示,红糖中的铁元素吸收率是菠菜的3倍。推荐将10克红糖与3片生姜同煮,晨起空腹饮用。但糖尿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黑木耳:抗凝的植物胶原

这种黑色菌菇富含的木耳多糖,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堪比"天然阿司匹林"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,每周食用3次黑木耳的人群,血栓形成风险降低18%。最佳食用方式是冷水泡发后凉拌,或与瘦肉同炒。需要提醒的是,手术前一周应暂停食用。

三七:化瘀不伤正的药膳瑰宝

云南特产三七粉被称为"血管修复工",其有效成分三七皂苷能双向调节凝血功能。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试验表明,每日吞服1克三七粉,三个月后瘀斑消退率提升40%。可将其掺入牛奶或粥中食用,但月经量多者慎用。

生姜:驱寒活血的厨房良药

姜辣素能刺激血管扩张,其温通效果好比"给血管做热敷"。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指出,每日摄入2克姜粉可使四肢末梢血流量增加13%。推荐将生姜连皮切片,与红枣煮成姜枣茶,尤其适合冬季早晨饮用。阴虚火旺体质者应减量。

桂枝:温通经脉的草本力量

这味传统药材含有桂皮醛,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,像"疏通淤塞的溪流"般促进肢体循环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议,取桂枝5克与甘草3克煎水,适合手足冰凉者睡前饮用。注意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。

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是兼具药效与安全性,但需根据体质调整用量。比如血瘀兼气虚者可多用红糖、红枣;瘀热体质则适合山楂配菊花。建议每周轮换3-4种食材,持续三个月后,多数人可观察到舌下静脉曲张减轻、皮肤光泽度提升等改善。需要强调的是,若出现固定刺痛、皮下大面积瘀斑等严重症状,应及时就医排查血管病变。

将饮食调理与适度运动结合效果更佳,比如餐后1小时进行太极拳或快走,能促进食物活血成分的吸收利用。记住,养护血管就像治理河道,既要定期清理淤积,也要保持水流动力,如此才能实现中医所倡导的"气血通调,百病不生"的理想状态。